白靈菇栽培技術實際操作
2024-03-19 16:51:10tags:
(一)栽培模式:
(1)立體栽培模式:就是將菌袋就地密集橫排、碼高8層左右,或可超過10層,兩頭出菇的生產模式。這是一種散戶栽培的生產模式,由于無需栽培架等類設施條件,投資相對較少,多采用于山東等北方地區(qū)。該模式的主要優(yōu)勢,就是節(jié)省栽培架等一次性投資,就地排袋出菇,并且,操作者不受空間的限制,相應地降低了勞動強度;同時具有出菇干凈等諸多優(yōu)勢。
主要弊端:第一,占地面積大,浪費栽培空間,不適宜集約化生產;第二,菌袋易失水,影響總產量。
(2)層架立體栽培模式:就是利用栽培架進行排袋,兩頭出菇的栽培方式。使用寬度為20~25厘米的栽培架,層高根據(jù)菌袋規(guī)格進行設置,一般排4層菌袋即可。 該模式的主要優(yōu)勢就是菇品形態(tài)自然,商品價值高,并且,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設施空間,有效利用溫度、濕度、通風等相關控制條件,可以實現(xiàn)多次栽培或實現(xiàn)周年化、設施化生產。
主要弊端:栽培架的一次性投資較高,單位菇品成本內攤入的折舊、電力以及管理等費用較高,不適合一般散戶采用;產出的菇品價格較高,不太適應我國食用菌市場的國情。
(3)層架立式出菇模式:即采用小菌袋,立于菇架、一頭出菇的生產模式;子實體自然向上,充分顯示出白靈菇的肥碩及其菌蓋厚度,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印象,提高白靈菇的知名度。 該模式的優(yōu)勢與“層架立體栽培模式”基本相同,不再贅述;
主要弊端:首先,栽培架的一次性投資較高,不適合一般散戶采用;其次,立式出菇的菌袋密集排放,不方便操作;第三,單位面積內的投料量較少,單位菇品成本內攤入的折舊、電力等費用較高,最終導致菇品成本以及銷售價格較高,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。
(4)單袋覆土出菇模式:就是將菌袋打開扎口后密集排于菌畦內,采取單袋覆土、朝上出菇的栽培模式。 單袋覆土出菇模式的主要優(yōu)勢首先就是利用覆土給基料供應水分及部分營養(yǎng),子實體更加肥碩,栽培產量較高;其次是管理簡單,整個生產僅需澆水和采收;最后就是固定菌袋。
主要弊端:占地面積大,不適合集約化生產要求;產品的含水率偏高,適合鮮銷或制罐等,不適合制干,也不適合高端消費群。
(二)催蕾操作:
(1)溫差刺激:只要進行合適的溫差刺激,白靈菇才能如期現(xiàn)蕾,否則,即使勉強現(xiàn)蕾,也是很不集中,出菇參差不齊,對產量影響很大,這是重要特點之一。 菌袋進入菇棚后,再給予一周至半月的低溫刺激,控制在15℃以下,溫差一般可在10℃以上。要點:一般地區(qū)應盡量拉大溫差,但在東北、西北等地區(qū),自然溫差超過15℃以上時,就不要繼續(xù)加大了。
(2)光照刺激:配合溫差刺激,白天給予500~1000勒克斯的散射光刺激,菌袋很快即可現(xiàn)蕾,且現(xiàn)蕾整齊。一旦現(xiàn)蕾,即可恢復正常。
(3)蕾期管理:蕾期的最大問題有兩個:第一個是溫差,在12~2月份的季節(jié)里自然就好,設施化生產的無需開動設備,任其自然即可;第二個就是通風問題,必須通風,但不得通大風;濕度以90%左右為宜,但室外的空氣濕度變數(shù)太大,不好掌控,所以,盡量保持在80%以上即可,短時的濕度飽和只要在一小時內可以蒸發(fā)掉的,可以任其自然。
上一篇:白靈菇有哪些科學配方
下一篇:黃瓜與雞腿菇套種栽培